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热烈祝贺 我院7人入选“高创计划·登峰青苗春蕾”人才项目
2025-11-02星空体育,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星空体育APP下载
今年4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2025年度“高创计划·登峰青苗春蕾”项目的申报通知,经过区级与市级层层筛选和选拔,我院共有7人成功入选。
其中,于峰入选“高创计划·登峰”项目,李丽、杨滨2人入选“高创计划·青苗”项目,师稳再、陈宣伶、罗青清、姚小芹4人入选“高创计划·春蕾”项目,在此对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即“高创计划”)是北京市实施的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设立高创计划医疗卫生平台,分别设置了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三个培养层次,分别对应“登峰”“青苗”“春蕾”三个项目,给予分层分类培养和支持保障。
本次人才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展现了我院优秀人才的风采,也体现了我院在人才培养与发展中做出的积极努力。下面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临床工作:从事肾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原发及继发性急、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精准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小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妊娠相关肾损害、肿瘤相关肾损害等。热衷于临床科普工作,通过互联网医疗管理长期患者数百人,为患者做好医疗服务,获得患者广泛好评。
学术成果:目前发表SCI收录论著266篇, 总被引次数7602, H-index 45, 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60余篇(包括Nat Rev Nephrol. J Am Soc Nephrol. Kidney Int.)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三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学者奖励计划,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5)、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6)以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获得临床相关专利两项。
社会任职: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和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肾科学组委员、北京市昌平区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出版社Elsevier联合发布)、入选2012-2021年全国肾脏病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百名学者。
临床工作: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肝胆胰、食管、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诊治,同时关注肺癌、甲状腺癌及各系统转移性肿瘤,在基因检测指导的肿瘤精准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专项”面上课题等科研课题多项,在Molecular Cancer、Cell Reports Medicine等发表SCI论著多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4,2025年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社会任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CSCO肝癌、甲状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委员。
临床工作: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6年,擅长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在髌股关节疾病与骨质疏松诊疗领域造诣深厚。诊疗范围覆盖膝髋关节各类骨病与运动损伤:包括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以及髌骨脱位、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复杂病症。作为中国老年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膝关节学组委员等十余项国家级学术组织核心成员,兼具国际视野,曾赴欧美知名骨科中心交流。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以扎实的临床功底与科研实力推动学科发展。
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膝关节专业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膝关节微创技术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骨外科学与康复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青年医师联盟常务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再生医学技术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临床工作:从事肝胆外科工作10年,长期扎根临床与科研一线,专注胆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及肝胆胰肿瘤的外科与综合诊疗。积极跟进国内外先进微创技术,显著降低创伤和并发症,成功诊治IV型肝门胆管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等诸多疑难复杂病例。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反应迅速、判断果断,新冠疫情暴发后第一批投入发热门诊支援,展现医者担当。
学术成果:科研方向聚焦于肝胆肿瘤微环境,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Q1区论著4篇、北大核心论著 1 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诊疗质控中心试点的建设中担任骨干,提升区域诊疗规范化水平。曾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青年教师比赛第二名、优秀医师奖,热心医学科普,积极传播消化疾病防治知识。
社会任职:现任中国抗癌协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等相关分会委员,持续践行医者仁心与科学家精神。
临床工作: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8年,始终坚持以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指导临床实践。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心脏外科、腹膜后肿瘤等四级手术的麻醉管理,并具备包括烟雾病在内的多种罕见病手术麻醉经验。精通经食道心脏超声、漂浮导管置入、脑氧饱和度监测等高级监测技术。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路易威尔大学专项研修经食道心脏超声技术。
学术成果:科研方向主要为脑科学研究,参与2030科技部重大项目-脑科学的意识及意识障碍的神经机制、检测和无创干预体系研究。发表SCI 11篇、北大核心期刊5篇。参与翻译专著《麻醉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曾经获得 “优秀个人”、“优秀医疗奖”、“优秀医师奖”、“妙手仁心病例比赛”一等奖、“首届全国INVOS多科室病例大赛”一等奖、人气之星奖、“北京医学会 医学好声音青年医师演讲比赛” 三等奖、“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北京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优秀奖以及“北京市安全麻醉菁英奖”。
社会任职:北京麻醉学会青委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委员。
临床工作: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0年,深耕临床一线,工作中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凭借其精湛的临床技能、严谨的职业态度及贯穿始终的人文关怀,获得了患者赞誉与高度信赖。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期间,连续驻守抗疫一线三月,作为新冠孕产妇救治骨干成员,获得武汉市人民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学术成果:从事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子痫前期等妊娠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厅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入选“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等荣誉。
临床工作: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妇科疾病,以及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偏头痛。始终践行“视患者为亲人”的宗旨,被患者称誉为“关爱病人,胜似亲人”。在教学工作中,她践行“兴趣是第一导师”的理念,以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医的理解和热爱,学生评价她“为我们种下了一颗中医种子”。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资金等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探寒论热话健康: 解读中医里的寒与热》《中医药与精准医学》等8部中医学著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曾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青年教师比赛优秀奖。
社会任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中医药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守护生命、推动医学进步的根本力量。我院始终将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于战略首位,深耕人才培育沃土,完善梯队建设体系,助力青年人才发展。全力推荐杰出医务工作者角逐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让每一份医者匠心都能获得认可、绽放光彩。
未来,我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加速打造高水平人才培育平台,拓宽人才发展赛道,为科研创新注入澎湃动能,为人才成长营造最优生态。
再次祝贺我院7位医师入选“高创计划·登峰青苗春蕾”人才项目。愿他们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攀登更高的山峰!
我们也坚信,在这片医学沃土上,必将涌现出更多兼具仁心与匠心的医务英才,以精湛医术与使命担当,在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学发展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医者的卓越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