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湖北慈善事业高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10-17星空体育,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星空体育APP下载
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诚信的试金石,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激发县域慈善事业活力,2024年,省民政厅开展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确定武汉市新洲区、谷城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阳新县、十堰市郧阳区、公安县、孝昌县、潜江市、黄梅县、巴东县为10个试点县(市、区)。
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支持试点单位围绕引导慈善力量服务中心大局,打造慈善项目品牌,搭建慈善资源对接平台,创新慈善参与渠道,加强慈善资源与民政工作衔接,开展慈善服务,探索基层慈善模式,建立完善慈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发展。
两年来,省民政厅对10个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市、区)予以资金支持,积极推动县(市、区)做强慈善组织、做优慈善项目、扩大慈善规模、打造慈善品牌,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433个,枢纽型慈善组织实现市(州)、县(市)全覆盖。慈善组织截至2024年末净资产达到78.09亿元,捐赠收入共计51.81亿元,慈善力量持续壮大。
黄梅县通过创新慈善模式,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国县域慈善标杆的跨越式发展,其核心经验被称作“当代县域慈善的教科书”。
黄梅县慈善会会长李仲良介绍,他们创新募捐机制,摒弃传统“乞讨式”募捐,转而搭建“服务台”,即为企业提供税前扣除、定向帮扶、媒体宣传等七项支持,吸引26家企业设立冠名基金,如今已连续五年现金筹款过亿元,累计募资超10亿元。
当地实施了慈善项目1481个,惠及4万余名困难群众。例如由县慈善会链接资源建起的观塘岭村“幸福食堂”,让全村615位老人告别了“做饭难、吃饭孤”的困境。科普达高分子材料公司设立“科普达帮扶基金”,每年注入30万元到60万元,定向帮助附近村民解决家庭困难。烈士父母关爱基金、困境儿童帮扶基金等专项计划,直接改善群众生活。
黄梅县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激发了社会参与的热情。武汉黄梅商会年会上,当慈善会志愿者念出困境儿童的日记时,26位企业家当场“抢”走帮扶名额。会长童记舟说:“以前想捐钱怕打水漂,现在慈善会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家乡人受益,我们脸上也有光。”如今,各地黄梅商会把慈善捐赠列为年会固定议程。
互联网更让慈善打破时空界限。“95慈善周”“99公益日”以及“数字公益节”,黄梅县455支“爱心战队”在朋友圈刷屏,10余万人指尖轻点捐出8785万元,98人获得2024年度“腾讯公益优秀志愿者”称号。黄梅县慈善会还承担了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公益的培训和交流任务。
截至目前,黄梅县大众与精英慈善占比达8:2,互联网筹款撑起85%江山。“现在老太太跳完广场舞,都知道点开小程序捐1块钱。”李仲良笑着说,慈善已经成了黄梅人茶余饭后的“日常操作”。
黄梅县慈善会累计募集超10亿元,120万人次参与,1481个项目像蒲公英般,把温暖撒向4万多名困难群众。该会实施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动、“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计划、烈士父母关爱等慈善项目,遍布全县80%以上的村(社区)。李仲良被湖北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北慈善奖“荆楚慈善楷模”称号。
近年来,在省民政厅、武汉市民政局指导下,新洲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慈善之乡”名片,全力建设慈善高质量发展区取得积极成效。
新洲区慈善会负责人介绍,该区12个街镇社区基金覆盖率、激活率达到100%。累计发起项目845个,筹集资金约1260万元,惠及群众约9万人。打造慈善试点村社3个,探索慈善捐赠积分,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和美乡村不断注入活力。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索菲亚童心书屋”全国首发启动仪式在新洲区辛冲街举办。
新洲区慈善会筹款130万元设立了“问津教育基金”,邀请新洲籍在外知名人士,每季度开展“问津公益讲座”活动。举办“立善杯”作文大赛,累计资助优秀学生379名,发放助学金15万元。2022年,新洲区友贝“科技兴教智慧校园”公益项目捐赠项目落地新洲,捐赠价值119万元的灯光教室、平板电脑、实验科学包等,全区110所中小学都收到了科技设施器材。
2023年,新洲区举行李集街首届公益创投大赛,旨在广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公益服务中去,参与“幸福家园·共同缔造”活动。2024年,该区创新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团队参与社区建设方式,在潘塘街紫荆社区成功举办“幸福家园”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公益慈善民俗文化邻里节等活动,让慈善公益走进社区深入邻里,更加触手可及。新洲区慈善会筹措慈善资金20万元与区委宣传部、社会工作部等,联合举办新洲区“幸福家园——益路同行”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全区20个组织29个项目参加大赛,10个项目进入决赛。通过比赛,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和影响力的公益组织,选拔了一批满足多元需求的公益项目,实现了公益项目服务社会、公益人才培养锻炼、公益组织培育提升、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举多得。
在武汉市,新洲区率先建立阳光救助机制,促进慈善工作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不同比例的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约1200万元,助力织密民生保障网。在重大节假日,新洲区慈善会举办“粽香传情”“吉月送福”“情暖重阳”等慰问活动。强化日常走访帮扶,2024年,向特殊老年群体等发放339万元的爱心物资。该会还开展“小小红色宣讲员”“小小钦天监”“童眼看世界”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链接省慈善总会、中欣集团的爱心资源,连续19年在新洲开办“慈善阳光班”,累计发放助学金约950万元。满足青少年成长、心理和社会融入需求。
近年来,十堰市郧阳区积极构建培育慈善组织体系,壮大慈善力量,激发慈善活力,开启“大众慈善”模式,实施慈善项目,打造“郧阳特色”慈善品牌,实现了“社区慈善”与社区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服务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社区群众参与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郧阳答卷”。
郧阳区民政局积极谋划制定和完善慈善组织体系建设方案,逐步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慈善工作体系,实现20个乡镇慈善工作站建设全覆盖,大力推进村(社区)慈善工作室建设,通过以评促建、以奖代补等方式成功新增培育3家慈善组织,分别为“郧阳小草义工协会”开展汉江护水行动和资助100余名困难学生30余万元、“郧阳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为200余名重度残疾人开展残疾器械配置约100万元、“京郧护水基金会”成立后现已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帮扶南水北调库区困难学生68名共计10万余元,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1068人次、资金20万元。郧阳慈善已形成布局合理、运作规范、效果明显的慈善工作体系。
郧阳区慈善工作以湖北省慈善平台为技术支撑,在省慈善总会帮助下为全区350个村(社区)设立社区公益基金捐赠平台,并制定公益基金捐赠和使用办法,平台紧盯“资金募集”和“项目运作”两大目标,面向省内外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和人士进入捐赠平台,广泛组建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大力宣传营造了“人人可慈善、人人愿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宣传册,借助移动通讯平台发送“中华慈善日”主题短信,在全区设置180余个慈善捐赠点等方式,建立“人人可参与”机制,常态化接收社会捐赠,营造了“大众慈善”的良好氛围。
郧阳慈善结合困难群众需求评估,依托“幸福家园”平台,策划发布社区公益基金项目518个,内容覆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安幼养老、困难群众慰问、助孤助残、古建筑保护”等多个领域,累计筹款232万元。为39名大病患者精准募集医疗救助资金24.08万元。救助困难学生,如郧阳区谭山镇高杨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通过高杨村社区公益慈善平台按照每年150万元标准,连续3年捐赠该村基础设施项目450万元。如今的高阳村已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南化塘镇黄柿坪村在外爱心人士和乡贤通过黄柿坪村社区公益慈善平台发布养老互助项目,按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累计捐赠70万元,全村38名留守老人在互助照料中心颐养天年,解除了外出打工青年的后顾之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